沈万三纪念馆“展览介绍”陷入两难 |
|
作者:佚名 新闻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2315
更新时间:2004-9-6 22:50:21 |
|
|
沈万三纪念馆“展览介绍”陷入两难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004年09月06日12:57 南京报业网
【南京日报报道】
经过半年的建设,中华门城堡旁的沈万三展览馆已经初具规模,只剩展厅布置这最后一个环节,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不足万字的沈万三的展览介绍,如今却成了一道难题。在近日举行的第二次论证会上,围绕沈万三的介绍究竟是应该遵照史实还是选择传说,专家们进行了一番争论。
“传说派”:靠传说抢占市场是当务之急
论证会上,特地从苏州请来的沈万三文化现象研究专家、苏州职业大学教授吴恩培是“传说派”的代表人物。由台湾明星张卫健出演的沈万三题材的戏说剧《聚宝盆》,就是由他编剧。“南京有许多沈万三的传说,其中最广为流传的就是,沈万三发财是因为他偶然得到了一只聚宝盆。”吴恩培说,“这个传说虽然是无稽之谈,但是它在民间流传之广、对老百姓影响之深,是沈万三发迹的真实原因所不可比拟的。这种传奇色彩极强的传说一定会引起更多旅游者的兴趣。所以,我希望在介绍沈万三财富来源时,不但要把这一点加进去,而且还要重点展示,提高游客的兴趣。”
秦淮区文化局、旅游局都对吴恩培的观点表示支持。“既然是文化景点,旅游者更感兴趣的是传奇性而非相对平淡的历史真实。”秦淮区文化局负责人说,他们去曲阜孔庙考察,那里有一株大树,挂着“孔子亲种树”的说明,虽然这只是传说,但是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总是被这个传说吸引,抢着在树下留影,根本不会有人计较这是否是历史真实。“所以目前应当重点展示传奇故事。对沈万三历史史实的介绍,可以以后考虑。”他最后说。旅游局有关人士也认为,用沈万三的传奇来吸引眼球,迅速抢占市场份额,对投资数千万元新建的文化景点更加重要。
“史实派”:没有史实就没有长久生命力
明史专家、南京大学教授潘群曾先后写成了《沈万三籍贯考》、《沈万三财富来源考》和《沈万三生平事迹考》等3篇重要的学术论文,从纷繁芜杂的传说佚事中,将历史上的沈万三真实地还原出来。在历史上,沈万三是通过垦殖、海外贸易等渠道发家致富的,这显然与聚宝盆的传说格格不入。
“对沈万三纪念馆的建设,我既高兴又担心。高兴的是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。担心的是,沈万三纪念馆如何长久兴旺下去。”潘群说,1985年,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,郑和公园里特意建了郑和纪念馆,开馆之初很是兴旺,人们都被此地曾是郑和府邸花园的传说所吸引,慕名而来。但是时至今日,郑和纪念馆早已门前冷落,无人问津了。“郑和纪念馆没落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和学术研究结合起来,发掘郑和文化的历史底蕴。这个教训值得沈万三纪念馆借鉴。”潘老说,他希望沈万三纪念馆在将来成为研究沈万三的资料中心。“可以将聚宝盆的传说加在后面,但是整个介绍还得以史实为主。”
秦淮区建设局局长焦建华说:“历史真实是学者们数十年研究的学术成果,分量很重。如果布展时对这些不重视,却只是讲讲传说,搞搞旅游活动,那么这样的沈万三展览馆仍只是在粗放经营。”他认为,没有学术研究为依托的文化景点永远只能在低档次中徘徊。
管理方:建这个馆重点在旅游
对于展览空间非常有限的沈万三展览馆来说,必须在史实和传说中有所取舍。该馆的主管部门中华门城堡管理处将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?
“沈万三的史实是学术范畴,而传说是文化现象。建这个馆就是要搞文化旅游,因此我们宣传的重点还将放在沈万三的文化现象。”管理所所长吕纯秀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“史实只是展览介绍的线索,而主体仍是沈万三富有传奇色彩的传说。至于进行沈万三历史的学术研究那是以后的事情。”
可是,如何处理现存的史实和传说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呢?吕所长的回答颇似外交辞令:“如果出现矛盾,我认为应当以大多数人的认同为准。”她表示,展览内容究竟以何为主,他们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慎重斟酌。
其实,沈万三纪念馆遇到的这个问题,是南京市近年来城市建设出现的代表性问题之一。作为六朝古都,南京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,在复建和新建一些文化景点的时候,究竟是应该遵照史实,还历史一个真实面目,还是应该将大众乐于接受的传奇故事作为吸引眼球的卖点?这二者之间,难道只能是矛盾关系而无法统一?我们欢迎广大读者来电发表您的观点,热线电话84636518。南京日报记者李冀
(编辑 晓英) |
新闻录入:aidishen 责任编辑:aidishen
|
|
上一篇新闻: 汪笨湖:台湾起动只玩一季
下一篇新闻: 歌手蓝沁热辣唱进SOHO 王珏王东齐助阵 |
【字体:小
大】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
|